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马陆亭:提升高等教育支撑国家全链条创新的整体效能
来源:     发布时间 : 2024-10-25     点击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创新为牵引,而我们的创新能力尚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刘伟主任委托,笔者围绕高等教育如何支撑国家的创新发展谈几点学习体会。

其一,科技革命正在引发时代“升维”变革。由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因素,人类社会开始了再一次的形态跃迁。经由以蒸汽机、电气化为代表第一、二轮科技革命,人类由农业时代进入到工业时代,这一时期我们落伍了,“冷兵器”在“热兵器”面前不堪一击;在经由以计算机、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三、四轮科技革命之后,人类将进一步跨越到数字时代,即在人们赖以生存的三维视觉物理空间里叠加进去了一个智能化数字空间。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性“升维”,落后是会被别人“降维”打击的。所以,创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面对正在发生的以大国战略博弈加剧为主要特征的国际格局深度调整,我们必须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勇于迎接挑战。

其二,建设现代化强国需要全链条创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代之变要求创新在经济社会全链条、全领域发生,高等教育需要以高质量体系全方位契合国家全局性发展需求,其中高等学校的分类、特色、内涵发展是基础。我国三千余所高等学校并不是只有“双一流”建设大学要注重创新,而是所有高校按照体系分工分别满足国家发展对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实用学科等科技进步、战略重点、社会需要的不同需求,在不同层次上都有创新,做到从顶天到立地的创新全覆盖。只有这样的创新才是真正有活力的创新,才是真正能满足发展需要的创新。

其三,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整体性变革。时代“升维”之变是整体性跃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不再是一步步的革新、进步、迭代与升级,而将是直接的高维进阶,创新使发展呈现出新的高维度。因此,创新在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强,高等教育必须能承接、支撑得住这种变化,这需要加强与经济社会的联系,突出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原来我们习惯了的跟踪学习型、书写论文型的发展模式就要改变。创新驱动要求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高校的科研将由跟踪型向自主型、由论文型向产品型多样化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将由学习型向研发型、由理论型向实践型多元性转变。高等教育有责任服务打造新的产业源头,贡献创建新赛道和创造新质生产力,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在支撑国家发展中“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其四,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须在“干”中显现。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第三部分阐释了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在第四部分论述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在第五部分指明了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即是说,在任务提出后该怎么干时教育无出其右,且高等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因此,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从根本上说是源自对创新人才与成果的渴望,一批大学将成为“国之重器”。高等教育与科技、人才、创新的关系最为直接,高等学校本身也需要通过科技、人才、创新而实现高质量上水平发展。无论于国于己,高等学校都要通过创新实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而引领教育强国实现,有为才能有位。

其五,高等学校要着眼问题解决培养创新人才。我们需要拔尖创新人才,但不能光拔尖不创新。我们需要的是全链条、全领域的创新人才,特别是在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方面的拔尖创新人才。解决问题就是创新,学科专业既是知识分类体系的划分也是一种制度安排。这是由于人的脑力、精力、生命的有限性而不得已做出的知识分类安排,但是世界本身不是这样的,问题总是复杂的、综合的和多学科的。学科专业发展遵循着科学技术和社会需求的不同逻辑,也受教育理念的影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根据不同的逻辑需求布局学科专业发展,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思维方面,而创新的实现需要实践转化,即把新的思想转化为现实技术、把技术转化为产品。所以,思维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锻炼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加强的核心要素,只是不同的高校对它们的组合搭配不同。

其六,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要做到宏观有序、微观搞活。宏观有序保障不乱,微观搞活体现活力。为此,需要加强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全面领导,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体现对方向的引导,以系统思维、战略思维重视对全局的把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论。高等教育要以立足创新需求、支撑国家发展为使命引领教育强国建设,并由此实现自身的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

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立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履职尽责,积极为充分发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学术引领力作贡献,为服务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作贡献,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

 

作者:马陆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

来源: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4年第9期

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电话:0835-2882232 传真:0835-2883153

Copyright ? 2016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