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双一流建设 > 正文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郭鹏: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书写教育强国建设新篇章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 : 2024-09-27     点击量:

全国教育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格局性变化,清晰擘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战略图景,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发展规划司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刻领会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科学把握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紧扣六大特质基本特征,坚持规划先行、支撑引领、服务导向、优化结构,谋划实施系列重大改革、重点任务、重要保障,为教育强国建设实现从奠基起步、立柱架梁迈向积厚成势、系统跃升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部署贯穿“十四五”教育规划落实和“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始终,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战略任务转化为教育战线可操作、可落地、可监测、可评估的政策举措,谋划实施一批牵引性强的重大工程项目,以点带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教育统计数据对于规划实施的支撑保障作用,推动构建中国特色教育强国建设监测评估体系,既扎根中国大地,体现“六力”要求,又借鉴国际经验,实现国际可比,通过对教育强国建设进程进行动态跟踪和年度评估,及时发现短板弱项和突出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确保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二是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准确把握高等教育的服务面向、阶段特征、时代要求和发展规律,统筹考虑人才培养差异性、科学创新多样性、评价机制包容性和政策资源导向性等因素,健全完善支持高校分类改革发展政策体系。依据不同类型高校的功能定位、实际贡献和办学特色,探索制定高校分类设置标准,建立健全高校分类管理、分类支持机制,在办学条件、招生计划、经费投入等方面实现差异化资源配置,构建中国特色的高校分类评估体系,引导高校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明确发展定位,聚焦主责主业,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道路,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发挥优势、追求卓越、办出特色,推动实现高校层次类型结构与人才需求层次类型结构相契合,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多层次人才需求。


三是做好教育资源配置前瞻布局。综合把握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统筹近期和中长期,统筹扩大增量和利用存量,加快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保持基础教育资源动态充裕、结构合理,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期待。聚焦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学位供需矛盾,积极争取中央投资支持,增加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以人口流入地、教育基础薄弱地区为重点新建一批普通高中,推动现有普通高中挖潜扩容,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统筹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投资渠道,以学生宿舍建设、“双一流”高校新校区建设等为重点,提升高校办学承载能力。面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力资源需求,持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稳步扩大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比例,有序增加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稳步提高理工农医类人才培养占比,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总体适配、动态平衡、良性互动。


四是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立足国家战略需求,科学规划布局高等教育资源,用好高等研究院、部省合建、招生计划等战略工具,一体推进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新增高等教育资源适度向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倾斜。支持部省合建高校高质量发展,推进在京疏解高校雄安校区建设,助力区域发展与教育改革深度融合。在中西部和东北等地区布局建设一批高等研究院,带动区域高等教育优质高效发展,开辟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新赛道。优化实施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脱贫地区学生等专项计划,更好促进入学机会公平。


五是完善校园安全保障机制。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守牢安全底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度融合。要扎实做好教育系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不断完善校园安全设施建设,积极构建智能化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持续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培训教育,切实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有力保障师生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要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进一步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安全理念和意识,进一步提升消减火灾等重大事故隐患能力,加快推进教育系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电话:0835-2882232 传真:0835-2883153

Copyright ? 2016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