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李元元:推动高质量国际交流合作 携手应对全人类共同挑战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发布时间 : 2024-01-04     点击量:

推动高质量国际交流合作

携手应对全人类共同挑战

——在2023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的报告

李元元

(2023年12月10日)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国际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改变,全球性挑战不胜枚举,例如地缘政治、气候变化、生命健康、人口老龄化、发展不均衡、贫穷、粮食安全等等。毫无疑问,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全球化和相互联系的世界,曾经限于一国之内的危机往往会演变为全球性的危机,对全人类产生深远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倡导国际社会深化务实合作,应对风险挑战,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高校,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应持续开展高质量国际交流合作,携手全球伙伴,以开放、包容、富有韧性的姿态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破解时代课题,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高质量国际交流合作是全球化时代大学的重要使命和基本职能

    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可以看出,大学的使命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拓展的。2017年,中国“双一流”高校的建设目标中明确将“国际交流合作”纳入第五大使命,反映出当代大学使命经历了从人才培养到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再到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拓展的过程。国际交流合作也是对全球化世界需求的积极回应。全球化世界中的诸多问题不再是某一国家的问题,而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而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来解决这些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因此,开展全球合作,探索全球问题的解决方案,做出全球贡献,是新时代大学的重要使命。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交流合作也是大学的基本职能。高质量的国际交流合作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促进文明互鉴的引擎、加速器和助推器。通过与全球高等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吸收世界一流高校的办学经验,有助于由外向内推动自身变革,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海外学习、联合培养、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一精多专、能堪大任”的国际化人才;通过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开展联合攻关,有助于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破解人类共同挑战;通过青年学生和学者在人文方面的互访交流,做好“请进来”“走出去”两篇文章,有助于推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融通理解,促进文明互鉴。

    二、高质量国际交流合作是应对全球挑战的路径和方案——以华中科技大学的实践为例

    接下来,我将分享华中科技大学在推动高质量国际交流合作,携手合作伙伴应对全球挑战的路径、方案和经验。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研究,制定并发布全球发展战略

    后疫情时代,人员的跨境流动尚未完全恢复,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地缘政治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挑战。在此背景下,高校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和策略都需要重新审视,制定新时代国际化战略更加迫切。进入新时代,高校在国际化战略制定、国际化意识塑造中,更应胸怀天下,应以服务世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高目标,推动构建高质量国际合作新格局。

     去年10月,在建校70周年之际,华中科技大学正式发布《全球发展战略2030》,这是我校积极回应时代变革,履行大学使命的坚定应答。《全球战略》明确聚焦“四力提升”战略目标,通过“全球学生、全球师资、全球创新、全球伙伴、全球校园、全球影响”六大战略路径和十大重点任务,助力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者所向、世界一流学生所选、世界一流同行所认可的新时代“卓越华中大”,以高质量、蓬勃开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全球融合与协同创新,应对全球挑战,提升华科大贡献世界的能力。

    (二)推动交叉学科与多边合作,以高水平科研应对全球挑战

    应对时代挑战,促进全球发展,迫切需要秉持开放合作理念。一流大学服务全球发展最为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于我们与其他世界一流大学编织了一张全球合作网络。而大学本身就是跨学科研究的重要阵地,不同国家、不同大学、不同学科之间的密切合作,是推动高水平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应对全球性复杂问题的重要路径。具体来说,面向重大和前沿科学问题,高校要有组织地开展科研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要建设好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以此为依托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要积极参与甚至打造我们自己的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吸引国际同行来参与。

    强磁场是现代前沿基础研究重要极端实验条件之一。我校牵头建设的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造了64T脉冲平顶磁场世界纪录,为哈佛大学、剑桥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119个国内外科研单位提供科学研究服务,共同取得了一大批原创成果,形成了世界强磁场发展新格局。

气候变化问题是全球性挑战。我校瞄准“双碳目标”,牵头组织中美清洁煤技术联盟,合作成果两度被写入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牵头建设的35MW富氧燃烧示范工程被国际能源署列为富氧燃烧碳捕集的“里程碑”,破解了燃煤电厂多污染物协同治理的世界性难题。

    (三)推进在地国际化发展,培养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人才

    一流大学服务人类社会发展还体现在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国际化人才。在后疫情时代,加强在地国际化探索同样是加快和扩大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中外合作办学是实现“在地国际化”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对外开放、合作交融,在培养创新型、国际型人才,服务国家和人类社会发展,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7月,我校与武汉经济开发区共建的华中科技大学国际教育科技创新园区(军山校区)已正式启动,占地2000余亩,投资100亿人民币,可满足1万名学生教学科研功能,首期将于2024年9月交付使用,届时我校一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将全部入驻。新校区将优先聚焦先进制造与新材料、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碳中和与环境保护、生命科学与医疗卫生等交叉学科,与世界一流高校或学科共建研究中心,开展合作办学、卓越工程师培养,以高水平科研合作带动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通过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开设更多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课程和研究项目,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且有能力参与全球治理、引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领军人才。

    三、展望未来,坚定高质量开放,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一流大学必须有仰望星空的精神,要有一流的担当,为社会发展、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承担应有的使命和责任。人类要破解当前社会共同的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各国大学应紧紧围绕气候变化、绿色低碳、粮食安全、公共卫生、数字经济等人类发展共同难题,在关键领域推进高质量国际合作,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

    未来,华中科技大学也将秉持“扎根本土,融通世界,面向未来,服务发展”的战略方针,为塑造更为包容、可持续和繁荣发展的世界,为推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元元教授12月10日在2023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的报告】

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电话:0835-2882232 传真:0835-2883153

Copyright ? 2016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